胡腾儿

李端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胡腾(2)身是凉州(3)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这个胡腾舞者本是凉州人,肌肤光滑如玉鼻子尖如锥。

桐布(1)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2)一边垂。

桐布舞衣前后宽边如卷起,绣着葡萄纹的带子一侧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1)(2)(3)袖为君舞。

帐前下跪诉不尽乡音苦语,提起衣襟甩长袖将要起舞。

安西(1)(2)收泪看,洛下(3)词人抄曲(4)

安西旧官员强忍眼泪观看,洛阳词人把歌词抄写赠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1)红汗(2)交流(3)珠帽偏。

起舞时眉目灵动脚踏花毡,红妆和者汗流珠帽已飞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1)满灯前。

醉舞东倒西倾步伐却不乱,双靴飞旋似光圈闪烁灯前。

环行急(1)应节(2),反手叉腰如却月(3)

环行跳跃步步应和着节拍,反手叉腰真好似一弯新月。

丝桐(1)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2)城头(3)

直到伴奏的音乐戛然而止,才听到城头画角呜呜如咽。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

跳胡腾舞的,跳胡腾舞的,你可知回乡的路已经断绝。

小提示:李端《胡腾儿》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胡腾儿》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歌行体诗作。此诗通过歌舞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友好感情,表现了广大人民对胡腾儿离失故土的深切同情,并寓以时代的感慨。全诗从正侧面表现人物的高超技艺,脉络清晰,结尾点睛,余韵悠远。

创作背景

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历史中,虽然充斥着无数的刀光剑影、战火纷飞,但是这大多都并非出自黎民百姓自己的愿望。战争是征服与被征服、毁灭与被毁灭的游戏。它的发起,往往来自于君王将相们不可告人的意愿。用诸如“建功立业”、“开边阔土”等幌子掩饰贪婪和欲望,以为能因此而青史留名,殊不知只换来更多的血肉横飞。

不过,旷日持久的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像东汉、魏晋战乱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就不断内迁,积极融入汉族人的生活。若是当时局稳定,君主开明的时候,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就能得到更好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有迁都洛阳,提倡通婚之壮举,唐朝太宗则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良言。于是在这两个时期,中国都出现过一股强劲的民族融合之风。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诗句,才有了李端这篇描写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优秀诗文。

唐代宗时,河西、陇古一带二十余州被吐蕃占领,原来杂居该地区的许多胡人沦落异乡,以歌舞谋生。此诗即是为表现一位西北少数民族青年艺人的歌舞而创作的。

李端

李端(大历十才子)

唐代诗人

李端(743—782),字正己,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大历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官至杭州司马。李端才思敏捷,工于诗作,又长于奕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辞官归隐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作品多应酬之作,个别作品对社会有所反映,喜作律体,亦擅长七言诗行,于大历才子中罕见。有《李端诗集》,《唐才子传》卷4有传。喜作律体。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