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
〔宋〕
红板桥(1)头秋光暮(2)。淡月映烟方煦(3)。寒溪蘸碧(4),绕垂杨(5)路。重分飞(6),携纤手、泪如雨。波急隋堤(7)远,片帆举。倏忽(8)年华改,向期阻(9)。
红板桥头秋天的夜晚。月色映着淡淡的雾气。堤边垂柳映照在水中,显出一片碧色。重新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拉起妻子的手,泪水不停的流下来。水中波浪很急隋堤很远,船帆举起来。时光过得很快,怎奈归期被阻隔。
时觉春残,渐渐飘花絮(1)。好夕良天长孤负(2)。洞房闲掩,小屏(3)空、无心觑。指归云,仙乡(4)杳、在何处。遥夜(5)香衾暖,算谁与。知他深深约,记得否。
现在春天快过去了,渐渐的飘起了柳絮。美好的光景总是无心欣赏。房门虚掩,空有小屏,却无心去看。归心似箭,但恋人在何处呢?漫漫长夜香被很暖,但谁能与共呢?与他深切的约定,他还记得吗?
小提示:柳永《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词人与妻子秋日离别的情景;下片写妻子因思念词人而无心欣赏春景。总观这首词,上下片各有四个层次,全从女子的角度着笔,自秋至春,由景及情;自分别至独处,由实境及前程,层层推进,多侧面地表现了一位相思中的女子,且写得疏淡雅静、含蕴深沉。
- 作品出处乐章集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迷神引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柳永秋季离开汴京者只有两次:一次是少年远游时,一次是庆历四年自苏州赴成都经汴京时。但庆历四年为西行,而词中谓“波急隋堤远”显然为南行之证,据此,知《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此词写于柳永少年远游江浙时的第二年春天。
相关诗词
-
大有·黄板桥头
黄板桥头,绿阴深处,正去年、今日回首。再相逢,杜鹃当是开后。小园此日春光早,恐零落、护铃相守。伤心蝶舞蜂狂,一任燕嗔莺咒。天涯远,双红袖。芳草满江南,萋萋依旧。重帘不卷,有朵碧云斜逗。只为断肠天气,思量煞、一灯如豆。生怕这、春病恹恹,被伊消瘦。
-
采桑子·送紫帆入吴
柳天明月梅天雨,黄了苏州。绿了扬州。君到江南不许愁。翻思那日经行处,红板桥头。白板扉头。有个萧娘尚在不。
-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
浪淘沙·渌水漾轻鸥
渌水漾轻鸥。红板桥头。鞦韆斜飏柳花毬。卷上珠帘风半面,无限春愁。年少凤城游。老叹淹留。金阊门外舣兰舟。昨日浮萍前日絮,明日东流。
-
忆王孙·秋声一叶是芭蕉
秋声一叶是芭蕉,细雨斜风朝复朝。梦到江南红板桥,画兰桡,人在荷花深处招。
-
秋叶
摇落怀人万木丹,何堪青女怨凋残。碧梧院落银床静,红桕桥头玉露寒。南浦半林随逝水,西风一夜满长安。汉宫莫听《哀蝉曲》,阵阵清霜下井栏。
-
迷神引·过露筋祠丛树荒烟怆然成弄
水佩风裳寒未剪,门外嫩阴笼碧。扬灵何处,湖上烟如织。柳濛濛,斜阳卷,画旂湿。一匊蘋香采,春渡寂。废殿薜萝丛,暮云入。太息湘灵,莫鼓钱郎瑟。灌木凄迷,残鸦泣。怒潮流恨,算千古,空午夜。更菰芦中,疏星晚,起鱼笛。缺月堕无痕,归怨魄。曲曲奏神弦,近寒食。
-
迷神引·题胡高甫墓石
...书坐,留老父。乱草冷秋阴,傍慈母。第一嘉州,历劫伤心处。记九峰云、乌尤雨。海棠香国,好风日,吟烟渡。几何时,沧桑影,幻朝暮。留我作孤臣,悲杜宇。月夜锦城东,白杨树。
-
江城子·满衣风露两眉秋
满衣风露两眉秋。板桥头。小兰舟。朵朵绯霞,叶叶翠云流。蓦见吴娃红粉面,比花俊,替花羞。菱歌声绕十三楼。劝侬休。要侬留。从古采莲,故事起苏州。七二鸳鸯花底睡,浑不带,一分愁。
-
重叠金·题小桥花史月下吹箫图
轻衫小扇人如玉。箫声吹堕秋云绿。何处问良宵。烟波廿四桥。桥头秋露冷。脉脉芳心警。待按玉珑璁。知卿是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