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
淮左名都(1),竹西(2)佳处,解鞍少驻(3)初程(4)。过春风十里(5),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6)去后,废池乔木(7),犹厌言兵。渐(8)黄昏,清角(9)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会,在风光秀丽的竹西亭,解下马鞍稍作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当走过从前春风十里繁华的旧道上,到处都是荠麦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沿岸后,连那荒废的池苑、高大的古树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将近黄昏时候,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劫后的扬州城。
杜郎(1)俊赏(2),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3)词工,青楼梦好(4),难赋深情。二十四桥(5)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6),年年知为谁生?
晚唐的杜牧虽作过超卓的鉴赏,可设想他今天重游此地,也一定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以表达出此刻忧时伤乱的深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但只有桥下江中的波心荡漾,月色凄冷,处处寂静无声。桥边的红芍药,想已无人赏识,它不知道每年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小提示: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词作。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深层是写己与叹今。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作品出处白石道人歌曲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扬州慢
- 创作年代1176年
创作背景
《扬州慢·淮左名都》此词作于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当时作者二十余岁。公元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有感而发。
相关诗词
-
送扬州王司马
君家旧淮水,水上到扬州。海树青官舍,江云黑郡楼。东南随去鸟,人吏待行舟。为报吾兄道,如今已白头。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
送李穆归淮南
扬州春草新年绿,未去先愁去不归。
-
中元夜泊淮口
木叶回飘水面平,偶因孤棹已三更。秋凉雾露侵灯下,夜静鱼龙逼岸行。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锦帆天子狂魂魄,应过扬州看月明。
-
送契上人游扬州
西陵古江口,远见东扬州。
-
扬州寻张籍不见
别后知君在楚城,扬州寺里觅君名。西江水阔吴山远,却打船头向北行。
-
纵游淮南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
楚乡云水内,春日众山开。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汉诏年年有,何愁掩上才。
-
扬州春词三首·其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
送万户曹之任扬州便归旧隐
拟归云壑去,聊寄宦名中。俸禄资生事,文章实国风。听潮回楚浪,看月照隋宫。傥有登楼望,还应伴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