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纪行

袁宗道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石首(1)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2)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3)绕其腹背(4),虽行甚驶(5),只觉濡迟(6)耳。

从石首到岳阳,湘江水像明镜一样,山峰像青色田螺一样,我们在船中透过窗户怎么也看不够。最奇特的是墨山延绵只有三十里,船走了两天,总共二百多里,还在山下盘旋。太阳早上从山上升起,傍晚落下,早晚霞光都辉映一处。只因为江水在山中环绕,所以船绕着山行驶,虽然走得很快,却只觉得慢啊。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1)季弟(2)小修(3)秀才,为《(4)柳秀才(5)文》,多谑语(6)。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雪,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

过了岳阳,我们正要游览洞庭湖,被大风所滞留。我的小弟小修作了《诅柳秀才文》一文,文中多玩笑话。傍晚,风很大,击打的波浪如雪一样白,靠近岸边的湖水都成了白沫,船几乎翻了。

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小弟说:“这不是柳秀才在报复我们吗?”

余笑曰:“同袍(1)(2),常事耳。”因大笑。

我笑着说:“兄弟之间开玩笑,是经常的事。”因此都大笑起来。

明日,风始定。

第二天天亮,风才停住了。

小提示:袁宗道《岳阳纪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岳阳纪行》是明代文学家袁宗道创作的游记。此文是作者由故乡进京赴任途中游览之作。行于“水明如镜”的江上,观形“似青螺”的山峦,再加“仅三十里”的墨山,竟“舟行二日”,行程“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的“最奇”之景,不禁觉得“蓬窗下饱看不足”。船行甚速却“只觉濡迟”一笔,并非心生倦意与厌意,它一方面突出了江水“萦回山中”“帆樯绕其腹背”的新奇经历,一方面也流露出了一些盼望早日进京的心情。

袁宗道

袁宗道

明代文学家、官员,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翰林编修,太子讲官,官至右庶子。与弟袁宏道、袁中道齐名,并称“三袁”,反对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崇尚本色,标榜“性灵”,世称“公安派”。袁宗道于唐诗崇白居易,宋诗崇苏东坡,故称其斋为“白苏斋”。著作有《白苏斋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