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捣衣
〔元〕
露下碧梧(2)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
碧梧上零幂团团,满天秋色无边,点点砧声不断,引来愁思漫漫。
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1)不后前。
北国风俗还有古时的淳朴,无数南渡的衣冠,已无法比肩当年。
苜蓿(1)总肥宛腰褭(2),琵琶曾泣汉婵娟(3)。
秋风中苜蓿一片,总养育大宛的骏马;一声声琵琶幽怨,昭君泣涕涟涟。
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地他时始惘然。
人生转瞬之间已成历史,何必等到将来再觉得惘然。
小提示:赵孟頫《闻捣衣》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闻捣衣》是元代书法家、文学家赵孟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捣衣引出诗人的无限思绪,同时点明了时令、环境;颔联承捣衣之声而来,借捣衣风俗在南北方的不同,抒发了自己面对历史的变化而怅然若失、伤感身世的情感;颈联中诗人以王昭君自喻,亦为自身凄悲命运感慨,抒写哀思;尾联写诗人以人生的短暂来抵御悲苦的情绪,体现了其内心深处的痛楚不堪。全诗写得深沉、含蓄,但其情绪又明确、强烈,由写景开始,触发思绪,再转入抒情,自然流畅,情景交融。
- 作品出处松雪斋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元代
创作背景
赵孟頫作为宋王朝宗室,在异族统治的元代又出仕任高官,成为元朝廷的显赫人物。这一举动为时人、后人所鄙视,“失节”的罪名无情地加在赵孟頫头上。其实,赵孟頫本人内心也不平静,悔恨、自责的情绪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尤其到了晚年,这种情绪越来越强烈,平日的所见所闻,都能触发他思念旧国的思想感情。《闻捣衣》此诗即是诗人晚年所作,写其听到捣衣声产生的复杂的心绪。
相关诗词
-
和君瑞月下闻砧
夜凉枕上梦频惊,有底秋天不肯明。老眼近来闲泪少,那禁月下捣衣声。
-
却望无锡芙蓉湖·其二
丹橘村边独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
闻 促织
衰草风来响不知,破窗灯灭月藏辉。白头老妇无机织,卧听邻儿懒捣衣。
-
闻砧有感
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
-
秋思二首·其二
日落江城闻捣衣,长空杳杳雁南飞。桑枝空后醅初熟,豆荚成时兔正肥。徂岁背人常冉冉,老怀感物倍依依。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梁鸿赋五噫。
-
望中有怀
龙向洞中衔雨出,鸟从花里带香飞。白云断处见明月,黄叶落时闻捣衣。
-
旅次闻砧
砧杵谁家夜捣衣,金风淅淅露微微。月中独坐不成寐,旧业经年未得归。
-
秋夜听捣衣
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
-
捣衣
清秋送残暑,隔屋忽闻砧。远震星河夜,遥兴关塞心。欲知针缕密,即是泪痕深。他日功成后,逢人寄好音。
-
句·穷花常闭户
穷花常闭户,秋城闻捣衣。树回早秋色,川长迟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