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黄鹤楼
〔唐〕
东望黄鹤山,雄雄(1)半空出。
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红日倚靠在中间的山峰旁。
岩峦行穹跨,峰嶂(2)亦冥密(3)。
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1)。
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
一朝向蓬海(1),千载空石室。
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金灶(1)生烟埃,玉潭秘清谧(2)。
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庭中苦寒,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
蹇(1)予羡攀跻(2),因欲保闲逸。
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小提示:李白《望黄鹤楼》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望黄鹤楼》(原作“楼”,误,应为“山”)是盛唐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李白在眺望黄鹤山时即景生情而写下的抒情篇章。诗中以夸张的手法描写黄鹤山奇伟瑰丽的景色,描绘仙人飞逝以后的荒凉景象,诗人联系自己一生的遭遇,决心把全部情感托付给黄鹤山,以结束客居他乡的流浪生活。
创作背景
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时李白自零陵归至巴陵、江夏。黄鹤山,即黄鹤矾,又名黄鹄山,在鄂州江夏县东九里,今武汉市长江大桥南首蛇山。传说昔有仙人控黄鹤于此,故得名黄鹤山。诗中描绘了黄鹤山的雄伟气势与壮美景色。
相关诗词
-
黄鹤楼
积雪满天地,凭栏竟日留。青山文命庙,芳草正平洲。汉净穿岩出,江雄撼郭流。蚁蜂南北市,凫雁往来舟。黄鹤名相似,丹徒迹可求。如何注水牒,讹作戴公游。
-
刘雪耘见顾属题黄鹤楼图报以一截
三户亡秦誓楚荆,高楼黄鹤意难平。河山倘见澄清日,愿挹椒浆酹祢生。
-
黄鹤楼
江上花楼灏气间,满帘春景见群山。青岚绿水将愁去,深入吴云瞑不还。
-
黄鹤楼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
黄鹤楼记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
将之普陀登黄鹤楼
踏破烟霞几万层,危楼独向客中登。海山此处无穷路,欲借仙人黄鹤乘。
-
黄鹤楼故址
寒霜净汀洲,微云霭江城。黄鹤虽已去,人犹爱其名。同居欲界中,谁云得长生?烈火焚昆岗,颓然无遗楹。徒想琼楼丽,讵闻铁笛声?朝霞散余彩,秋月悬孤明。羽人复何叹?太上在忘情。
-
寄题邵武张汉杰运干万卷楼
书生都将命乞书,愿身化作蠹书鱼。蠹鱼生得针来大,日啖银钩三万个。书生一腹无十围,经炊史酌不曾饥。君家一编本黄石,积书至今与山齐。玉川搜肠才一半,邺侯插架端无羡。如何万卷楼上人,却去黄鹤楼前作宾赞。
-
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屐响空山。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
-
黄鹤楼
云锁吕公洞,月明黄鹤楼。抱关非故卒,谁见羽衣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