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重九席上

辛弃疾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

不知在龙山哪里,但依然记得当年重阳时的聚会。是谁成为桓温的笑料?是落帽的白发参军孟嘉啊!不要说自己“西风吹帽,初不自觉”,其实西风也会挑选对象,让你故意出丑。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桓温、孟嘉皆已逝去。眼前所见只有二三飞蝶而已。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高风亮节,千载之中,只有陶渊明可居。你只要领会琴中的乐趣,又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既然您说“琴中如果得趣,何必一定要在弦上发出声音呢?”那么,好!现在,如果我把空杯向您祝酒,您是否还肯说“得到酒趣就好,何必一定要杯中有酒呢?”哈哈,还是让我们斟满酒杯,今朝不醉不归吧!

小提示:辛弃疾《念奴娇·重九席上》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念奴娇·重九席上》是南宋词人辛稼轩创作的一首词。上阕主要写眼前宴会引起的对东晋风流名士在龙山高会上的极尽风流,进而感慨知音稀少;下阕承接上文引出东篱采菊的爱酒高人陶渊明,抒发了词人对陶潜躬耕归隐的仰慕之情,也体现了词人对陶潜归隐生活的仰慕。整首词风格雄浑,沉郁顿挫,颇有笔力。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的秋龙山重庆筵上,当时词人六十一岁,赋闲家居于江西。 辛稼轩受邀参重阳筵席,席上所见所闻引发词人感慨,加上他也是识陶真谛的人,他推崇陶公的「高情」,并拈出「清真」为其「高情」的内涵。 历来咏重九的诗词,大都引用孟嘉落帽和陶渊明采菊的典故……词中的「老兵」及「参军」,其影射和讥讽当世人物,应当是不言而喻的。在赞扬千古之下,只有陶渊明不为强权势力所拘束,又显然是对党禁以来不受韩饨胄的功名利禄所诱惑的人物的歌颂。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