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行送别
〔唐〕
送君灞陵亭(1),灞水(2)流浩浩(3)。
我和您相别在灞陵亭上,灞河水在不停地流淌。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1)。
无花的古树发人思古之幽情,萋萋的春草更能引起离人的感伤。
我向秦人问路岐(1),云是王粲(2)南登之古道。
我向路人询问脚下的小路通向何方?路人说这是当年王粲南下时的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1),紫阙(2)落日浮云(3)生。
原来这古道还曲曲折折通向长安城中的宫殿,可惜宫殿已被浮云遮蔽笼罩。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1)愁绝不忍听。
这西下的夕阳已是使我断肠愁绝,何况又不知从何处传来了离歌声声呢?
小提示:李白《灞陵行送别》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灞陵行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十句,首二句点明送别地点灞陵以及灞水东流的景象;次二句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景中寄寓着依依惜别之情;五六两句说明朋友南行之途,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七八两句写回望所见的红日西沉、浮云升起的黯淡景象;末二句说愁绝的离歌触发了深广的忧思。诗中抒写行者和送行者的离情别绪,同时蕴含着作者对政局的忧虑。全诗运用灞水、紫阙、古树、春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神激荡的景象,并向历史和现实多方面扩展,因而透露出一种世事浩茫的意味。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创作年代盛唐
创作背景
《灞陵行送别》这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此时李白入长安已有一段时日。从诗意看,诗人所送的行者是一位遭受排挤、仕途失意之人,在诗人的寄寓中,有着政治的因素。
相关诗词
-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赋得寒山寺送别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
送别裴仪同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沙飞似军幕,蓬卷若车轮。边衣苦霜雪,愁貌损风尘。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亲。
-
暮春浐水送别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
秋江送别二首·其二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
集贤宾·咏柳忆别恨
...,殢风流还自怨风流。病多不奈秋,未秋来早先消瘦。晓风残月在簾钩。【浪裏来煞】不要你护雕,阑花甃香,荫苍苔石径纲。衹要你盼行人终日替我凝眸,衹要你重温灞陵别後酒。如今时候,衹要向绿阴深处缆归舟。
-
赠刘仪同西聘诗
...故关看金马,馀坛听宝鸡。垂丝被柳陌,落锦覆桃蹊。分祛俄易惨,离思实难赍。极野云峰合,遥嶂日轮低。尘暗前旌没,风长后骑嘶。灞陵行可望,函谷久无泥。须君劳旋罢,春草共萋萋。
-
赠别司马幼之南聘诗
故交忽千里,輶车莅远盟。幽人重离别,握手送征行。晚霞浮极浦,落景照长亭。拂雾扬龙节,乘风溯鸟旌。楚山百重映,吴江万仞清。夏云楼阁起,秋涛帷盖生。陆侯持宝剑,终子系长缨...
-
言反江阳寓目灞涘赠易州陆司马诗
游人卖药罢,徐步反江干。行吟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晨华照城阙,参差复郁盘。千门含日丽,万雉映霞丹。云开承露掌,吹动相风竿。游童轻薄少,鲜服鵔鸃冠。花开傅粉...
-
赋得雁送别周员外戍岭表诗
旅雁别衡阳,天寒关路长。行断由惊箭,声嘶为犯霜。罹缴无人悯,能鸣反自伤。何如侣泛泛,刷羽戏方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