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
〔唐〕
唯天有设险(1),剑门天下壮。
天帝在人间设下一些险阻,剑门之险雄居天下。
连山抱西南,石角(1)皆北向。
连绵的群山抱护着西南,山壁的石角指向北方。
两崖崇墉(1)倚,刻画城郭(2)状。
两崖如同相并的两堵高墙,岩石的纹理刻画出城郭的形状。
一夫怒临关(1),百万未可傍(2)。
这里确乎是一人奋勇当关,百万人马无法靠前。
珠玉(1)走中原(2),岷峨(3)气凄怆(4)。
蜀地的珠玉财宝流向中原,连岷山、峨眉也为之气色惨淡。
三皇五帝(1)前,鸡犬各相放。
想那三皇五帝的时代,蜀地百姓安居乐业亲密无间。
后王(1)尚柔远(2),职贡道(3)已丧。
后代君王务以柔远,设宫纳贡致使淳朴的风俗中断。
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1)。
直到今天一些英雄豪杰,仍想据蜀称霸分裂江山。
并吞(1)与割据(2),极力不相让。
王者要并吞,霸者要割据,你争我夺拼力相残。
吾将罪真宰(1),意欲铲叠嶂(2)!
我要向天帝问罪,我要铲除这致乱的重山!
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想到这种据险作乱的事情还会间或发生,我不禁临风惆怅、惶恐无言。
小提示:杜甫《剑门》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剑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前八句咏叹剑门地势险要,中间几句议论秦汉以来在赋贡的名目下蜀地财物流入中原,最后四句表示担心重现历史上的割据局面,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这首诗的议论和景物、人事的描写紧密结合,作者在议论中融注着自己的激情,语语扣人心弦,毫不枯燥;针对着现实社会,毫不空泛。
-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9年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唐王朝九节度的六十万大兵溃于邺城。各藩镇借机扩充势力,与唐王朝争夺天下。唐王朝就此陷入分崩瓦解的局面。杜甫先从长安携家眷迁往秦州同谷(今甘肃成县),但杜甫在同谷居住不满一个月,因生活困难,只好南赴成都。《发同谷县》题下注:“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成都纪行。”这次途中写了十二首纪行诗,途经剑门,惊叹于地势之险要,联想到由藩镇强大造成的安史之乱,意识到剑南之地容易被军阀负险自固、割据称雄而创作此诗,为十二首中的第十首。
相关诗词
-
留题剑门东园
剑州古要害,重门扼开阖。堤防两川地,喉吭此呀呷。在昔禦狂寇,如朽施巨拉。时平付良守,一与公论合。政成治东圃,于焉解宾榻。予方锦官去,邀我...
-
剑门道中
横磨万剑插云根,形胜西川重此门。二月莺花忙送客,四山风雨乱招魂。人情好武殊轻死,时俗忧贫易感恩。闻道嘉陵江上路,子规啼血满荒村。
-
重九侍松禅师剑门登高
...。老人健腰脚,纵步叶家坪。郁郁青松阡,毅魄埋忠贞。重修卞壶墓,遐想仲路缨。肃拜重?仰,对此羞嫈嫇,摄衣贾馀勇,峰势罗峥嵘。剑门郁盘折,直上扪长庚。石面小斧劈,崖腹孤藤粳。凭高一纵眺,极目凌沧瀛。桑田拾螺蚌,恶浪愁鲛鲸。下有蘼芜泉,泉水冽且清。可怜...
-
剑门
剑门崔嵬若相抗,云栈萦回千百丈。石角钩连皆北向,失势一落心胆丧。侧身西望不可傍,猛虎毒蛇相下上。安得朱亥袖椎来,为我碎打双叠嶂。
-
剑门读贾公疏诗石
剑门驻马立踟蹰,读尽新篇味有馀。关令多情兼好事,诗名留得贾公疏。
-
剑门关
一门横大道,双剑插长空。鼓铸非人力,磨砻任化工。
-
入剑门和少陵韵
客还入剑门,纵览形势壮。两崖摩青天,石城岌相向。风云郁惨澹,神鬼见情状。重关一何危,哀壑不可傍。岩蹲虎豹怒,水落龙蛇放。英雄意飞扬...
-
归虞山三峰游剑门作
昨自西浮玉,归来乌目巅。重探剑门迹,今雨旧雨连。盘谈奇石下,长啸豁崖前。拟蹑石罅上,茧丛绝攀援。纡径造峰顶,藓滑女萝搴。划空一拳石,跃临殊未便。倒悬状如...
-
剑阁
山从开辟以来有,关是王公设险名。直上剑门千万仞,中开门阙数重城。
-
剑门
片石高于天,胡然而中劈。长剑倚天外,此是试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