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王司马嵩
〔唐〕
鲁连(1)卖谈笑(2),岂是顾千金。
前代有鲁仲连依靠谈笑退了秦兵而名声大振,难道是为了贪图钱帛财富吗?
陶朱(1)虽相越,本有五湖心(2)。
尽管范蠡在越国出仕入相,风光无限,但他始终都有退隐江湖之心。
余亦南阳子(1),时为梁甫吟。
我只想效仿南阳诸葛亮,所以也时常像他那样吟诵《梁父吟》。
苍山容(1)偃蹇(2),白日惜颓侵(3)。
虽然苍山容许我偃息而卧,不问世事,但是每天看到太阳西落,又使我不禁叹惜流逝的光阴。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只盼望有朝一日能够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等到功成名之后便退隐回归家乡的山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1)托知音。
我离开长安出游坊州等地是为了什么呢?孤身仗剑无非就是为了寻求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1)海深。
飞鸟素来就热爱渺远的青山,鱼儿固然喜欢在深邃的沧海里游弋。
呼鹰过上蔡,卖畚(1)向嵩岑(2)。
如今我只能像李斯当年那样呼唤雄鹰出上蔡东门行猎,像东晋王猛那祥行往嵩山守我大志。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1)。
待到他日得闲来访,隐居的山林中必已备下素琴一张,等待和鸣。
小提示:李白《留别王司马嵩》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留别王司马嵩》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虽以“留别”为题,写的却是诗人的政治思想和人生态度。全诗多用典故,语意平和,又不失洒脱的风格。诗中以鲁连、陶朱、孔明自诩,以李斯、王猛内范,演绎乐生哲学,藐视富贵,抒发济世豪情。同时,又含蓄表达政治挫折后的伤感和归隐山林的意向。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 创作年代730年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冬,李白求仕不得离开长安,于是带着李粲的书信前往坊州(今陕西黄陵县)。对于李白的到来,王嵩热情欢迎,并让李白和阎正字陪他一起登高饮酒,对雪赋诗。李白即兴一首《酬王司马阎正字对雪见赠》。诗的末尾,他忍不住流露出请王司马荐举的意思:“主人苍生望,假我青去翼。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主人王嵩一见,以为他不过是想多要几个盘费罢了,便按当时规矩加倍赠与。李白本待谢绝,怎奈囊中着涩;欲待收下,又觉得自己已落到“文丐”地步。两难之间不免感慨一番,便写下《留别王司马嵩》此诗。
相关诗词
-
嘲王廉访联
王司马,王观察,王廉访,联升三级;一条弄,一只船,一坑粪,遗臭万年。
-
题绿萝庵寄希公并致王司马
熙春门外鄂城南,古阜丛林锁翠岚。坛净不容纤垢入,禅高那许俗人参。云归虎洞萝阴合,日照龙潭塔影涵。莫怪辞荣王驾部,偏来此地结茅庵。
-
留别邓司训
偶过儒宫几日留,广文清义若为酬。连床夜听萧萧雨,联句朝吟淅淅秋。临水乍惊新涨急,看山还喜远青浮。蝉声驿路明朝别,回首高城古木稠。
-
中秋还自辽海至山海关赋得关山月留别陈司马四首·其四
东还复西去,相将总壮颜。青天悬玉镜,为我照榆关。
-
分司北道留别监宪五首·其五
群盗纷纷苦未休,檄书催我上韶州。已看肥羜供新馔,更泛清尊慰别愁。天眷老臣恩至渥,君于老友礼殊优。他无补报惟忠义,明日驱车不复留。
-
留别王维
驻马欲分襟,清寒御沟上。前山景气佳,独往还惆怅。
-
普惠寺饮饯即席留别王云卿
中原马首白云开,双树林边尽此杯。明日过淮还忆汝,西风摇落景夷台。
-
潞河留别王行父袁微之李本建徐象先四绝句·其四
袁宏徐干各风流,李益王维兴未酬。回首素娥天咫尺,片帆无赖出并州。
-
分司北道留别监宪五首·其四
玉节提兵昔见之,风流儒雅是吾师。据鞍矍铄诚堪画,横槊从容谩赋诗。破贼要如驱海鳄,忧民那得避仙蜞?强兵富国当留意,乘兴长驱庶可期。
-
大酺·留别王子楚
那断鸿声,寒虫语,恼煞萧斋孤客。云山重处,怅年年羁旅,梗蓬踪迹。潘鬓稀疏,沈腰清减,消受桥霜店月。今番归期卜,正梅花夹路,一鞭得得。叹羞涩空囊,苍凉短剑,万般凄恻。征轮前暂歇。便与君、解构同朝夕。还记取、篝灯说鬼,煮茗论花,托新知、浑如旧识。无奈又轻别,别俊侣、情伤今昔。此后鹤枝,借未知。南北驿使,天涯如遇,藤幸通积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