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
〔宋〕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1)一,不为成书也。
书法作品一定要有精神、气韵、骨力、肥瘦、浓淡,五者缺一则不成为书法。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1),而辄放言(2),无是道也。
书法要先学好正书,进而再学习行草。未能正书而写行草,就像未读过庄子之语,而动辄口出玄言,这不是真正的道家。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1),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人的相貌有美丑之分,然君子与小人之态,无法掩饰;言语有雄辩与不善言辞之别,然君子与小人的气质,瞒不住人;书法有工有拙,然君子与小人的心性,却无法混淆。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1),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大凡世人所贵,必贵其难。楷书难以飘洒生动,草书难以严肃持重,大字难以紧密不散,小字难以宽绰疏朗。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1)。欧阳文忠公(2)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3)之言良是,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长史(4)以剑器,容有是理,雷太简(5)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6)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殆谬矣。
执笔没有定法,要使掌心虚空而放松。欧阳修对我说:应当以手指运笔而手腕不动,这句话说得真妙。运笔时,笔前后左右顺势运转,免不了会出现攲侧,当笔停止,笔管竖直,笔锋与笔管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这就是笔正。柳公权的话有道理,他说古人笔法都有原由,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雷太简说他闻江流水声而使笔法大进,文与可也说观蛇争斗而草书有长进,这就有点靠不住了。
献之(1)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父亲王羲之从其后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之后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世。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专注于笔。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笔成冢(2),墨成池(3),不及羲之即献之(1);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4)作索靖(5)。
废笔成堆,磨墨成池水,达不到羲之也能有献之的水平。笔用秃千管,墨磨研万锭,不成张芝也能比上索靖。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1)”,此语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2)仲翼,无足怪者。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书法初始时不要刻意求佳,应放松随意,自然能达佳境。草书的学习虽然是靠积累而成但它的要点是为了书写的快速。古人说“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此语不对。如果匆匆忙忙之际来不及作草书,而是平时闲静之时用心于草书,这种错误的观点,一直影响到周越、仲翼等人,也就不足怪了。我的书法虽然不太好,然而能自出新意,不拘泥于古人,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王荆公(1)书得五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2)。欧阳叔弼(3)云:子书大似李北海。予亦自觉其如此。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
王安石的书法得无法之法,正因为他自出机杼而“无法”,所以不可学。我的书法如果尽心创作,风格则如蔡襄,如果得意而作,风格则如杨凝式,如果放纵作书,风格则似言法华。欧阳说:“你的书法很像李北海。”我也感觉是这样。有人认为我的书法像徐浩,是不对的。
小提示:苏轼《论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论书》见诸《东坡集》,历代翻刻本甚多,较为珍贵的是宋蜀刊大字本四十卷,十行十六字,缪荃荪有残帙,存第四、第五、第十、第十一等五卷;今有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历代书法论文选》选录本传世。
相关诗词
-
次韵子由论书
...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矉,璧美何妨椭。端壮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讥,不独子亦颇。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么。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尔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何...
-
书李西台诗帖
古来论书如论马,不看皮毛看筋骨。赤骥虽瘦神彩骏,骨筋强奇气突兀。点画筋骨生笔端,昔人小伎不自忽。用笔临纸如用兵,敌阵深攻横驰突。水墨...
-
观恭师诗书以二绝勉之·其二
论书当亦似论兵,军律非严事不成。行伍会须同比栉,出奇方可语纵横。
-
书王少参朝言薰风笑我卷用韵六首·其一
近鴳蓬蒿也自安,寻常波泽大鹏难。洪纤在物初来定,宇宙饶吾一掬宽。论伯论王还论帝,非扬非董亦非韩。等閒探取薰风意,是笑弹冠笑挂冠。
-
报任安书(高中课文)
...》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
-
读杨宫詹与屠太宰论事札子
...无专职,士庶获胥通。今者置有位,非位默而恭。卿相曷其然,出纳代天工。宫詹此札子,责善太宰公。辞严气则直,读之声沨沨。韩论及欧书,异代而合踪。既可扶国是,抑竭朋友忠。百年无此言,友道从而隆。朝廷罚台给,株连班直空。宰公乞摄旷,奏上何匆匆。略弗涉救...
-
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其一
邦计伤虚耗,边民苦乱离。诸公事缄默,三学论安危。灾异天垂戒,修为国可医。传闻上元夜,绝似太平时。
-
和楼志国范君武读胡尉临安所获颜鲁公书断碑
...从君武惬传玩,大句感发惊儒绅。写公勋德无一欠,何必读史劳吾唇。青衫志国继高唱,首论书法词逾新。末言公忠死贼刃,不觉愤泪沾予巾。昔人谓书乃心画,浮沉直挠皆相循。公心远可此书鉴,体不姿媚一以淳。严严古气自盘薄,宜汝希烈不得臣。虽云笔力夺元化,济以忠谊重...
-
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用为韵赋古风十首亦皆物外事也·其七
稚川师郑君,才及一卷书。书大仅如箸,度世盖有馀。想其所论说,妙极轩昊初。内篇今虽存,亦复饱蠹鱼。我欲探其原,蹇步空趑趄。安得插两翅,从公游太虚。
-
米元章书简帖赞
论书自晋始,盖因其风俗之清而流之于妍。降而六代,又以其习尚之笃而溺之于专。维唐设科,身判书言。作成自初,欧褚争先,薛靓张颠,颜真迎便。中世而后,虽经生楷隶,犹得以扬镳而鸣鞭。五季日卑,吾宋兴焉。士以德进,舍艺之偏。既窒其进取之涂,故世之以书名家者,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