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扶风主人答

王昌龄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杀气(1)凝不流,风悲日彩(2)寒。

一路上到处弥漫着肃杀凄凉之气,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一会儿悲风四起,落日的馀晖似乎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浮埃起四远(1),游子(2)不欢。

四周的空气中弥漫着浮动的尘埃,这使得行走在路上的游子心情更加抑郁不乐。

依然宿扶风(1),沽酒聊自宽。

于是跟往常一样,晚上依然留宿在扶风这个地方,买酒独自消遣。

寸心亦未理,长铗(1)谁能弹。

没想到几杯酒下肚,心中的愁绪却更加难以排解,竟忍不住发出了“长铗归来乎”的感叹。

主人(1)(2)我饮,对我还慨(3)

扶风主人走过来和我一起举杯共饮,闲聊之中流露出颇多感慨。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1)

他忍不住流下了几行眼泪,悲慨之中竟然唱起了那令人闻而生悲的《行路难》。

十五役边(1),三四讨楼兰(2)

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边境战事频繁,一年之中兵甲常备,有时作战紧张,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1)

在最后那次恶战之中,我军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军中统帅被迫投降,朝廷派去求和的使节投河自尽。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当时一起出征的几十万人马,现在只有我自己一人活着回到了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你要是不相信沙场征战的艰苦,请你看看我这满身的伤痕。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回到长安后,乡里亲朋都已四处分散,而祖上的坟墓也早已破败不堪。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面对此情此景,禁不住拉着松枝,仰天恸哭,悲痛之情撕心裂肺,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如此凄惨的情景竟然时禽兽都不忍离去,路过此地的人哪还能忍心目睹这凄惨的一幕。

幸逢休明(1)代,寰宇(2)静波澜。

幸好赶上现在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普天之下一片祥和安宁,四海升平,老百姓安居乐业。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自己虽然还想为国出力,但无奈已年老体衰,希望能好好休养。

少年(1)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你现在正赶上这样一个好的时运,为什么还这样闷闷不乐呢?

天子初封禅(1),贤良刷羽翰(2)

当今皇上任用贤能,励精图治,正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的好时机。

三边(1)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现在边境的情况也都是这样,将士用命,众志成城,这些都是好兆头啊!时运变迁,世事通塞需要精心地体察,你自己好好把握吧。

小提示: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代扶风主人答》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开头八句,诗人自述行迹,渲染环境气氛,景物描写颇为沉闷压抑,晦涩黯淡,给全诗奠定了阴冷沉闷的基调。“主人就我饮”至“因歌行路难”四句为诗人借扶风主人之口开始详写战争对人的摧残而张本。“十五役边地”到“路旁谁忍看”是扶风主人自述其军旅生涯,为下文抒写珍惜太平盛世的生活感慨作了过渡,转承自然。“幸逢休明代”以下四句是扶风主人抒发欣逢盛世及年老体衰的感慨。最后六句是扶风主人对诗人的劝慰勉励之词,语重心长,感情真挚。这首诗借扶风主人之口盛言边地危苦、牺牲修重之状以刺明皇之武。全诗写景叙事,有条不紊,内容和形式结合巧妙。

创作背景

据新、旧《唐书》,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冬十一月始东封泰山,诗当作于该年十二月间。这年诗人漫游河陇归来途经扶风时写下这首诗。

王昌龄

王昌龄(七绝圣手)

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