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宋〕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馀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谈论世事的人纷纷说南越地区偏僻又遥远,那里的风俗习惯与中原大不一样。所以派去做官的人都不打算长期在那里供职,总是车船还没上路,就已经扳着手指头在计算应该返回的日期了。又都把那个地方的官职看成低一等,认为不值得认真干一回。他们预先自作筹划竟像这样,因而到任后,全都偏斜动摇,懈怠松弛,没有忧劳和勤勉的心思。这种官场习气自古以来就这样。否则的话,为什么从越地同中原建立起密切联系已经一千多年了,但是号称确能安抚那里百姓的官员,只有那么几个人呢?以前的越地同闽地、蜀地一样,最初都属于蛮夷聚居区。闽地、蜀地现在都已经改变了,而越地偏偏还保留着一些陋习,难道是越地习俗根本就改变不了吗?原因是来这里做官的人没有谁尽到他治理教化的责任啊!唉,这也是越地百姓的不幸啊。
彼不知繇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鬥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到越地做官的那些人,不明白由京师开封抵达越地,水上陆上的道路行走都很安全,不像闽地的溪流、通过三峡险段的长江、蜀地的栈道会出什么意外。如此看来,被朝廷权衡委任的官员选分到远方地区,这里不是唯独最好吗?这里的风俗习惯,我对它很熟悉,同中原也不是差别很大。日常生活,照样不违反一般常规,未曾会生什么别的病。如果违反一般常规就算在中原难道能不生病吗?越地物产丰饶,果木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橘、橄榄,花种有素馨花、山丹花、含笑花等种类,食品有海产各种物品,有多年的老酒陈醋,都在全天下独一无二。百姓中打官司的很少,喜好嬉戏娱乐。在这里做官的人只因他没有长期供职的心思,因此就说这地方不能干。如果他具备长期供职的心思,如何就不能干呢?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馀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古时候的人掌管一个乡或一个县,他那道德、仁义、恩惠、慈爱还足够用来对乡民或县民熏陶升发,浸润洒布。现在统辖范围大的独掌一个州,怎么能把那官职看成低一等而不认真干一回呢?让这些人获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树立起长期供职的思想,又不把那官职看成低一等,替越地百姓洗刷掉他们的粗鄙习俗而把他们驱使到大治上来,处于闽地、蜀地之上,没有百姓真不幸的慨叹。这番事业在一千多年以外干出来,那么它本身所得到赞誉的大小,就可想而知了。但是,不是他那才干锋芒崭露、远远超过众人的人士,却做不到这一步。在南方做官的人太多了,我深深明白他那才干锋芒崭露、远远超过众人,而且能行用我的主张的人士,只有李材叔罢了。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祕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李材叔早年就与他的兄长李公翊在同一年做官,一起通过推荐人出任县令,升入秘书省,担当著作佐郎。现在李材叔出任柳州知州,李公翊出任象州知州又都在同一时间,才干也差不多。这样看来,二州交相使州致达到极点,它那施布的迅速,形势的近捷,能够讲得过来吗!恐怕真是越地百姓的幸运啊!恐怕太值得庆贺啊!
小提示: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是北宋文学家曾巩所作的一篇送别赠序。作者以议论的形式,指出某些官吏只图个人安逸、名利,到偏远的越地作官不愿久居,因而导致那里越加落后的原因,并列举事实对辩护这种陋习的错误论调作了有力的批驳,最后满怀深情地鼓励和希望友人李材叔以其超群出众的才干治理柳州,做出政绩,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为偏远的越民带来实惠和利益。全文描叙议论均能生动活泼,清新可诵,感情充沛。
创作背景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具体创作时间待考。作者好友李材叔与其兄李公翊同年登第,后又同入秘书省任著作佐郎,又同时外放广西。李材叔知柳州,李公翊知象州。作者遂写了这篇赠序,以为赴任的慰勉之词。
相关诗词
-
送李阁使知冀州
騕袅黄金络,春风北渡河。
-
送闵郎中知池州
一送池阳守,颇怀当日游。
-
送李太保知仪州
出塞开牙帐,论兵启玉钤。
-
送梁学士知襄州
骑吹荆州去,乔林汉水前。
-
送李祠部知滑州
自古重名器,未尝轻授人。
-
送江太守还柳州
柳江在城南,清接黔中水。
-
送吴司令知金州
曩时异姓新安王,中兴功烈书旗常。边兵不敢窥蜀塞,至今恃此为金汤。我生久恨在王后,幸识王孙人物秀。立朝日浅即西还,自诡一州宜试守。妫墟北望临咸阳,往事令人多感伤。清时乘障姑缓带,试问浇瓜兼采桑。湖上花光浓似酒,紫微惜别同携手。一杯为寿谢不能,千里关山漫回首。春秋鼎盛握虎符,此行善保千金躯。筹边熟虑得全策,归来却献平戎书。
-
送李侍郎归衡州二首 其一
系缆南风直,转柂北风微。轻云载雨来,凉意生绤絺。江神真解事,稳送六幅蒲。篷窗卧胡床,鸥鹭相追随。落帆衡阳岸,新旧迎公归。儿童竞挽袂,父老前捋须。明时有勇退,晚岁善自颐。稍添数髭白,不改...
-
送石昌言知宿州
...远出风骚将。倦直承明得守符,诏书遣临士民上。万家裁制须得宜,譬若楩楠迎大匠。京师从游日月久,送君酒酣益惆怅。人生岂效鸡鹜群,意在糠粱取甘养。边隅多故方急材,往往稠人拔公相。吾侪有策空自奇,皎皎丹衷亦谁亮。欲随戎马仅胜衣,强作文章还覆酱。大都用置...
-
送王升归知果州
何处西南是果州,黄柑殊胜木奴洲。使君自喜乡闾近,骚客仍怜井邑幽。盗贼燕秦犹未息,山川楚越已先秋。原头兵马今多少,更与将军论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