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唐〕
稍稍(1)雨侵竹,翻翻(2)鹊惊丛。
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
美人(1)隔湘浦(2),一夕生秋风。
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
积雾杳难极(1),沧(2)波浩无穷。
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
相思岂云(1)远,即席(2)莫与同(3)。
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
若人(1)抱(2)奇音,朱弦縆(3)枯桐(4)。
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
清商(1)激(2)西颢(4)(3),泛滟(5)凌(6)长空。
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
自得(1)本无作(2),天成(3)谅(4)非功(5)。
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
希声(1)閟(2)大朴(3),聋俗(4)何由(5)聪(6)。
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
小提示: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半写思念吴武陵之情。虽距离“岂云远”,但仍是“即席莫与同”。同时并以秋雨秋风、积雾浩波等景物烘托其间,加深了孤寂求侣的思绪。后半以弹琴为喻,亟想朋友之间获取高山流水的知音之乐。全诗含蓄绰约,情深趣幽。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秋。因诗中说“美人隔湘浦”,说明当时吴武陵居住在潇水之西,柳宗元则居住在潇水之东城内。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柳宗元迁居潇水之西愚溪,就不再与吴武陵有潇水之隔了。诗中称吴武陵为“美人”,对他的琴艺和才干深表仰慕敬佩,似为初识其人时的口吻。而吴武陵在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进士及第,次年初贬谪永州,柳宗元与他初识应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故这首诗当时诗人秋夜独坐时怀念吴武陵所作。
相关诗词
-
次韵孙太初秋夜汎月之作
烟敛依依树,鸥飞漠漠田。短箫吹夜月,高兴落江天。远火摇轻浪,跳鱼惊过船。良辰不易得,吾敢卜明年。
-
立秋夜坐
霜毛随叶落,搔首忽心惊。节物其如我,乾坤聊且生。谁家无月色,何树不秋声。好在清哦地,戛然庭鹤鸣。
-
敬酬陈掾亲家翁秋夜有赠
...近,敬恭依仁人。雪尽宇宙暄,雁归沧海春。沉吟白华颂,帝闼降丝纶。驿骑及芜城,相逢在郊鄄。别离旷南北,谴谪罹苦辛。昼游还荆吴,迷方客咸秦。惟贤惠重义,男女期嘉姻。梧桐生朝阳,鶗鴂鸣萧晨。岂不畏时暮,坎壈无与邻。中...
-
沁园春·初冬夜坐闻淮上捷音次韵
...且喜见捷书来帝乡。看锐师云合,妖氛电扫,随堤宫柳,依旧成行。梦绕他年,青门紫陌,对酒花前歌正当。空成恨,奈潘郎两鬓,新点吴霜。
-
初秋夜凉
小虫机杼月西厢,风雨才分半枕凉。白发自疏河汉梦,一瓶秋水玉簪香。
-
中秋夜坐有怀
秋光动河汉,耿耿曙难分。堕露垂丛药,残星间薄云。心悬赤城峤,志向紫阳君。雁过海风起,萧萧时独闻。
-
泰陵挽词·其一
武帐初筹夜,云骈忽帝乡。百神陪禹葬,三载服尧丧。北极联龙衮,西风拆雁行。空馀千古事,缵述愧重光。
-
中秋夜坐遣兴
素纨不摇风满襟,露气中夜寒相侵。予怀浩然杳莫寄,伴月直到青天心。
-
初秋露坐作短歌
房星纵,心星横,斗牛阑干河汉明。青天露坐性所乐,不觉庭树秋风生。秋风摇落君勿悲,明年花开还满枝。人生衰谢则已矣,宁复鬒发童颜时。
-
秋日遣怀八首·其五
秋夜坐东窗,残雨时一滴。四壁无人声,心境两虚寂。吾方游物初,超然谢形役。一毫傥未尽,何往非勍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