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宋〕
高台不见凤凰游(2),浩浩长江入海流。
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只见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
舞罢青蛾(1)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2)丘。
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被掳离故国,唯有当年弃下的白骨,依旧掩埋在长江边野草丛中的古墓中。
风摇落日催行棹(1),湖拥新沙换故洲(2)。
傍晚起风了,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湖水拥来的新沙,便改换了故洲,如今只能见新洲了。
结绮临春(1)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临春、结绮两阁已经找不到了,荒草年年发,清风徐来时,随风飘动,如同在诉说着不尽的愁意。
小提示:郭祥正《凤凰台次李太白韵》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是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登临凤凰台后的所见。颔联写陈后主当年的历史。颈联写风中长江上急急行驶的舟船和新洲。尾联再回到陈后主的历史来,并对此沧桑变化发出感叹。这首诗追念古昔,叙述今朝,用独特的方式抒发吊古讽今的感慨,其蕴意使人回味不尽。
- 作品出处青山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凤凰台在金陵西南凤凰山上。据说,南朝宋时期元嘉年间(424~453年)曾有凤凰集于山上,于是筑台,并以“凤凰”分别命名山与台。唐代天宝年间(742~756),诗仙李白离长安南游金陵,与友人崔宗之同上凤凰台,赋《登金陵凤凰台》七律一首。到了北宋,诗人郭祥正与王安石登临凤凰台,追次李太白韵,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再赠三首用前韵·其一
吾爱李太白,金銮供奉回。钓船坐明月,宫锦赐新裁。骑鲸忽不见,怀抱向谁开。举杯问青天,恐被浮云猜。明月千载恨,谪仙千古才。古风坐扫地,此事亦堪哀。我非能诗者,君意莫徘徊。
-
登凤凰台
缭垣桐数树,知是阿谁栽。鸣凤久不至,游人空自来。春声归百鸟,古意薄层苔。缥缈三山外,离云扫弗开。
-
寓琼山远华馆一夕梦游山间小堂松竹环合有道士坐堂上诵李太白送人游桃源序中有良田名池竹果森然三十六洞别为一天之语觉而异之今假
神清遂仙游,境寂恣遐躅。羽人入我梦,轩户霭松竹。高吟谪仙文,逸韵响金玉。觉来残灯荧,倘恍犹在目。归途历容惠,问津非素卜。将游四洞天,就彼白云宿。岂无葛稚川,妙论资灌沃。试求龙虎丹,一使...
-
次李泰发韵二首送仲辅提刑弟还浙东·其二
谒告来归若骏奔,友于真可裕礽昆。共伤庭玉先埋土,怅望鸰原增断魂。白发自嗟临药灶,一瓶端欲寄空门。浙东耆旧如相问,为道衰迟愧主恩。
-
次李泰发韵二首送仲辅提刑弟还浙东·其一
朝路纷纷厌送迎,乞归恩予绣衣荣。稍知物外烟霞好,便觉尘中富贵轻。飞舄已能同叶令,叱羊何必效初平。坐忘我欲师前躅,为过天台访赤城。
-
凤凰台
凤去台空事尚存,晨钟暮鼓换垆薰。鱼龙吞吐四海水,鸾鹤歌啸三天云。花觉月寒春又老,沙知潮落夜将分。紫霞真人去路杳,步虚一声闻不闻。
-
凤凰台上忆吹箫·皓月仍圆
皓月仍圆,西风昨夜,一年容易惊秋。泻沈沈银汉,无语东流。正是羁心撩乱,何堪更、砧杵声遒。销魂处、红鹣绮梦,白雁边愁。悠悠。夜凉如水,恰小扇轻衫,渐昵香篝。也知非吾土,强俯登楼。一发中原隐隐,凭谁挽、落日神州。空惆怅、公无渡河,试奏箜篌。
-
凤凰台上忆吹箫·忆别,用漱玉词韵寄林风
花灺银釭,香萦宝篆,睡横金凤搔头。见一丝残月,冷侵琼钩。试问嫦娥知否,欲无愁、有我难休。算筝柱,年华未到,几度春秋。今休。飞飏蝶梦,奈不识江南,烟水迷留。望碧天如镜,怕上层楼。记得那时分手,到此日、泪尚盈眸。更何处,声声玉箫,谱出离愁。
-
凤凰台
高台寥寞晚云深,故国山河万里心。若使当年真凤见,不教春燕亦巢林。
-
十二月十三日登凤凰台望淮南雪中诸山兼书道上所见
雪花一丈欲飞楼,人住凤凰山上头。相隔淮南数千里,青山断处是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