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唐〕
渔舟逐水(1)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2)。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
坐(1)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2)。
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
山口潜行始隈(1)隩,山开旷望(2)旋(3)平陆。
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
遥看一处攒云树(1),近入千家散花竹(2)。
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樵客(1)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
居人共住武陵源(1),还从物外(2)起田园。
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1)静(2),日出云中鸡犬喧(3)。
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
惊(1)闻俗客(2)争来集,竞引(3)还家问都(5)邑(4)。
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
平明(1)闾巷(2)扫花开(3),薄暮(4)渔樵乘水入。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初因避地(1)去(2)人间,及至(3)成仙遂(4)不还。
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
不疑灵境(1)难闻见,尘心(2)未尽思乡县(3)。
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1)。
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自谓(1)经过旧不迷(2),安知峰壑(3)今来变。
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1)到云林(2)。
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1),不辨仙源何处寻。
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小提示:王维《桃源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桃源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取材于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诗中将“桃花源”中的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等描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了桃源中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全诗笔力舒健,从容雅致,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充分反映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18年
创作背景
《桃源行》此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当作于王维十九岁在京兆长安时,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开元七年(719)。
相关诗词
-
旱久无水王伯容分惠桃源大溪泉将以长篇水至已雨走笔次韵
...思陆羽,白帝城西歌子美。何用中泠取扬子,已觉清甘冰人齿。前人所品殊不定,一下一高随所喜。老我住世能几年,引饮一瓢几子渊。行见甫田取十千,坐使远近俱安然。欲和大篇不觉沉吟久,击钵成章惭敏手。
-
伤桃源薛道士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
桃源忆故人·小园日日狂风雨
小园日日狂风雨,几阵桃花红去。惟有绿窗朱户,春色常如许。歌声屡唤飞云驻,销得行人且住。倒尽玉壶春露,醉到无愁处。
-
连日至梅仙坞及花泾观桃花抵暮乃归二首·其一
千载桃源信不通,镜湖西坞擅春风。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西山红雨中。俗事挽人常故故,夕阳归棹莫匆匆。豪华无复当年乐,烂醉狂歌亦足雄。
-
桃川山中用陈苏旧韵示周游
仙人之为仙,终古莫尽世。颇笑区中人,沄沄逐川逝。念将与之游,端恐吾道废。如为千里行,数步辄一憩。不如返吾乡,耕凿仍树艺。及私具伏腊,输王应租税。人惟颜徒睎,学匪桀犬吠。桃源定何许,说自渊明制。今日复何日,身乃中山诣。嗟哉彼嬴秦,其虐甚幽厉。不知丧无...
-
次徐云叟赋桃源无脚桥
经始西风八月秋,桃花春涨已无忧。横飞阁道虚空度,直放银河自在流。倚岸斜看疑是洞,循坡稳上认为楼。遍行吴蜀今才识,却笑浮桥谩造舟。
-
醉桃源·赠赵姑
修行径路坦然平。直须断爱情。邪思妄念不相萦。三尸势自轻。坐与卧,住兼行。常休忘静清。一朝忽尔显灵灵。辉辉晃晃明。
-
范宽山水
...仆夫相呼岩谷间,空响应人作人语。溪穷岸断地忽平,石门壁立如削成。隔水无数山花明,中有人家鸡犬声。向来老眼曾到处,此境俱作桃源行。百年留在范宽笔,水墨精神且萧瑟。上有翰林学士之院章,恐是宣和旧时物。林?野鹤应自在,令我相见犹前日。时平会乞闲身归,一壑...
-
桃源忆故人·城南载酒行歌路
城南载酒行歌路,冶叶倡条无数。一朵鞓红凝露,最是关心处。莺声无赖催春去,那更兼旬风雨。试问岁华何许,芳草连天暮。
-
湘中纪行十首·石围峰
前山带秋色,独往秋江晚。叠嶂入云多,孤峰去人远。夤缘不可到,苍翠空在眼。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