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黄景仁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风蓬(1)飘尽悲歌气,泥絮(2)沾来薄幸(3)名。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1),春鸟秋虫自作声。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小提示:黄景仁《杂感》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杂感》是清朝词人黄景仁的作品。黄景仁短短的三十四年生命,充满悲哀和困顿,却又个性倔强,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全诗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穷愁愤懑而发,俊逸但不深厚。

创作背景

七言律诗《杂感》,是黄仲则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写的,当时黄仲则二十岁。黄仲则喜欢在自己的诗中写愁苦的语言,朋友都劝他“愁苦的诗歌不是好的预言”,但是黄仲则坚持不平则鸣,回顾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发出不平的感慨。

黄景仁

黄景仁

清代诗人

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