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国步(1)犹艰难,兵革(2)休息(3)

国家命运仍很艰难,战争连绵至今未断。

万方(1)嗷嗷(2)十载供军食(3)

全国各地哀声遍野,十年军用征敛不堪。

庶官务割剥(1)不暇(2)反侧(3)

众官致力宰割剥夺,无暇忧及民心思叛。

诛求(1)多门(2),贤者贵为德(3)

横征暴敛名目繁多,贤者重视以德为先。

韦生富春秋(1)洞彻(2)清识(3)

韦生你正年富力强,通达事理识见不凡。

操持纲纪(1)地,喜见朱丝(2)直。

前去掌管荆法纲纪,喜你执法正直不偏。

当令豪夺吏(1),自此无颜色(2)

定使那些贪官污吏,从此之后再无脸面。

必若(1)疮痍(2),先应去蟊贼(3)

若要解救民生疾苦,害民之贼应先惩办。

挥泪临大江(1)高天(2)意凄恻。

洒泪送到岷江边上,上天也觉无限伤感。

行行树佳政(1),慰我深相忆!

你去做出良好政绩,安慰我的深情忆念。

小提示: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前四句描绘出一幅战争连绵未断、民生哀声遍野的景致,写出了国运艰难,人民疾苦。接着四句承上启下,揭示出最严重的时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流露出诗人对庶官的谴责,对民生艰难的忧愤。接着八句称赞友人见识卓绝、正直无私,实则揭示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末四句写诗人用友谊来勉励友人要为民谋福,友情与忧国忧民之情糅合一体,寄予美好的祝福。

创作背景

据诗中“十载供军食”句,《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距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刚好十年。诗人观察到百姓疾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