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唐〕
国步(1)犹艰难,兵革(2)未休息(3)。
国家命运仍很艰难,战争连绵至今未断。
万方(1)哀嗷嗷(2),十载供军食(3)。
全国各地哀声遍野,十年军用征敛不堪。
庶官务割剥(1),不暇(2)忧反侧(3)。
众官致力宰割剥夺,无暇忧及民心思叛。
诛求(1)何多门(2),贤者贵为德(3)。
横征暴敛名目繁多,贤者重视以德为先。
韦生富春秋(1),洞彻(2)有清识(3)。
韦生你正年富力强,通达事理识见不凡。
操持纲纪(1)地,喜见朱丝(2)直。
前去掌管荆法纲纪,喜你执法正直不偏。
当令豪夺吏(1),自此无颜色(2)。
定使那些贪官污吏,从此之后再无脸面。
必若(1)救疮痍(2),先应去蟊贼(3)!
若要解救民生疾苦,害民之贼应先惩办。
挥泪临大江(1),高天(2)意凄恻。
洒泪送到岷江边上,上天也觉无限伤感。
行行树佳政(1),慰我深相忆!
你去做出良好政绩,安慰我的深情忆念。
小提示: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前四句描绘出一幅战争连绵未断、民生哀声遍野的景致,写出了国运艰难,人民疾苦。接着四句承上启下,揭示出最严重的时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流露出诗人对庶官的谴责,对民生艰难的忧愤。接着八句称赞友人见识卓绝、正直无私,实则揭示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末四句写诗人用友谊来勉励友人要为民谋福,友情与忧国忧民之情糅合一体,寄予美好的祝福。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64年
创作背景
据诗中“十载供军食”句,《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距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刚好十年。诗人观察到百姓疾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
相关诗词
-
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
未识已先闻,清辞果出群。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梦暗巴山雨,家连汉水云。慈亲思爱子,几度泣沾裙。
-
答畅参军
秉笔振芳步,少年且吏游。官闲高兴生,夜直河汉秋。念与清赏遇,方抱沈疾忧。嘉言忽见赠,良药同所瘳。高树起栖鸦,晨钟满皇州。凄清露华动,旷朗景气浮。偶宦心非累,处喧道自幽。空虚为世薄,子独意绸缪。
-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
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送君灞陵岸,紏郡南海湄。名在翰墨场,群公正追随。如何从此去,千里万里期。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建邦临日域,温燠御四时。百国共臻奏,珍奇献京师。富豪虞兴戎,绳墨不易持。州伯荷天宠,还当翊丹墀。子为门下生,终始岂见遗。所愿酌...
-
燕李录事
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近臣零落今犹在,仙驾飘飖不可期。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
-
送人归上国
送君江上日西斜,泣向江边满树花。
-
送李秀才归荆溪
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
赴滁州散参军途中书事
微躯不杀谢天恩,容养疏慵世未闻。昔日已为闲助教,今朝又作散参军。高吟瘦马冲残雪,远看孤鸿入断云。到任也应无别事,愿将清俸买香焚。
-
摄户纠二曹事因自戏
三参军事归权握,贱务区区日倍增。却笑近贤衔署贵,时人虚号一条冰。
-
萧洒参军宇六首·其五
萧洒参军宇,疏池小圃东。风荷朝披靡,月竹夜玲珑。樽酒有时满,囊钱计日空。养恬真得地,捽茹乐融融。
-
萧洒参军宇六首·其四
萧洒参军宇,回环百亩间。山光侵户牖,柳色锁门阑。尽爱清风满,相仍白日闲。祇赢诗思勇,濡笔溅青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