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焕(宋代词人)
尹焕(生卒年不详),字惟晓,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嘉定十年(1217)进士。自畿漕除右司郎官,淳佑八年(1248),朝奉大夫太府 少卿兼尚书左司郎中兼敕令所删定官。有《梅津集》。
-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
苏颋(670—727),字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武则天朝进士,袭封许国公。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居相位时,与宋璟合作,共理政事,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当时和张说(封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原有集,已佚,现存《苏廷硕集》,系后人所辑。
-
李郢(唐代诗人)
李郢(生卒年不详),字楚望,吴(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人,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
-
廖世美(南北宋词人)
廖世美,生平事迹不详。黄升《花庵词选》录他的词两首。
-
薛昭蕴(唐末五代词人)
薛昭蕴(生卒年不详),字澄州,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依《花间集》序列,当为前蜀人。《北梦琐言》卷十一作薛昭纬,说他是薛保逊之子,新旧《唐书》有《薛昭纬传》,称他乾宁(唐昭宗年号,公元894—898年)中为礼部侍郎。疑昭纬与昭蕴为兄弟。王衍时,官至侍郎。擅诗词,才华出众。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词。有词十九首。
-
赵溍(宋朝官员)
赵溍(生卒年不详),字元晋,号冰壶,潭州(今湖南长沙)人。为南宋名臣忠靖公赵葵之子。据《宋季三朝政要》记载,宋都城临安破后,广王登极于福州,以赵为江西制置使,进兵邵武。元蒋子正《山房随笔》则云:南宋亡,赵自京口迁往金陵。元兵南下,弃家而遁,南徙不返,死葬海旁山上。
-
陈衡恪(清代诗人)
陈衡恪(1876—1923),字师曾,号槐堂,又号朽道人。江西修水人。陈三立长子。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其画法得吴昌硕指授。工诗,所造诗境往往与画理相通。有《陈师曾遗诗》二卷、《补遗》一卷。
-
晏敦复(南宋诗人、大臣)
晏敦复(约1071~1141),字景初,抚州临川(江西临川)人。学以程颐,大观进士。绍兴初守法忤相,出贵溪县。累迁吏部侍郎。论秦桧和议之非,为经略使,出知衙州。“敦复静默如不能言,立朝论事无所避”(《宋史》)。
-
王象春(明末清初文学家)
王象春(1578—1632),字季木,号虞求。山东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人,王象晋之弟。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为人“雅负性气,刚肠疾恶,扼腕抵掌,抗论士大夫邪正,党论异同,虽在郎署,咸指目之,以为能人党魁也。”(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终因刚直而免官归田,卒未起用。刻印过自撰《济南百咏》一卷。
-
文及翁(宋代进士)
文及翁(生卒年不详),字时学,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徙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宝祐元年(1253)中一甲第二名进士,为昭庆军节度使掌书记。景定三年(1262),以太学录召试馆职,言公田事,有名朝野。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秘书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咸淳元年(1265)六月,出知漳州。四年,以国子司业,为礼部郎官兼学士院权直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年末,以直华文阁知袁州。德祐初,官至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将至,弃官遁去。入元,累征不起。有文集二十卷。不传。
-
黄镇成(元代山水田园诗人)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
西鄙人(西北边境人)
西鄙人(生卒年不详),意为西北边境人,相传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这首民歌通过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歌颂,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平朴自然,雄浑粗犷,流传至今。
-
赵可(金代诗人)
赵可(?—1189),字献之,号玉峰散人,泽州高平(今山西高平)人。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登进士第,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以翰林待制出使高丽。归国后,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少轻俊,文章健捷,博学高才,卓荦不羁。诗词俱工,有声场屋间、其词内容较为广泛。入翰林后,一时诏诰多出其手,典雅工丽,为人推服,《大金得胜陀颂碑》碑文即出自其手笔。元好问称其“风流有文采。诗、乐府皆传于世”。
-
马融(东汉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
马融(79—166),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名将马援从孙,曾历任校书郎中、河间王府长史、郎中、许昌令、议郎、武都太守、南郡太守等职。幼时天资聪颖,敏而好学,曾师从京兆儒生挚恂。遍注《论语》《诗经》《孝经》《周易》《三礼》《尚书》等,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生徒常有千余人,升堂入室者有五十余人,郑玄、卢植是其中佼佼者。除注群经外,兼注《老子》《淮南子》等。又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对魏晋清谈家的破弃礼教有一定影响。
-
马援(东汉初期军事家)
马援(前14—49),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为新成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陇西军阀隗嚣,继归顺刘秀,参加攻灭隗嚣的战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任陇西太守,安定西羌。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伏波将军,镇压交趾徵侧、徵贰起义,封新息侯。曾以男儿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自誓,出征匈奴、乌桓。后在讨伐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能文,有诗《武溪深行》。
-
四皓(秦末四位隐士)
四皓(?—?),指秦末四位隐士,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
-
沈既济(唐代小说家,史学家)
沈既济(生卒年不详),约唐德宗建中元年前后在世。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唐德宗时做过史馆修撰,《旧唐书》本传称他“博通群籍,史笔尤工”。杨炎荐其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尝请省天后纪,合中宗纪,议不行。唐德宗立,锐于治,诏两省分置待诏官,权公钱收子赡用,沈既济谏止。后杨炎得罪,沈既济坐贬处州司户参军。复入朝,位礼部员外郎,卒。沈既济著有《建中实录》十卷及传奇文《枕中记》《任氏传》,《全唐文》录其文六篇,并行于世。
-
陈鸿(唐代小说家)
陈鸿(生卒年不详),字天亮,唐代贞元元和间人。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登太常第。曾任太常博士、虞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长于史学,撰有《大统纪》三十卷,今不传。《全唐文》存其文三篇。
-
枕中记(唐代小说家,史学家)
沈既济(生卒年不详),约唐德宗建中元年前后在世。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唐德宗时做过史馆修撰,《旧唐书》本传称他“博通群籍,史笔尤工”。杨炎荐其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尝请省天后纪,合中宗纪,议不行。唐德宗立,锐于治,诏两省分置待诏官,权公钱收子赡用,沈既济谏止。后杨炎得罪,沈既济坐贬处州司户参军。复入朝,位礼部员外郎,卒。沈既济著有《建中实录》十卷及传奇文《枕中记》《任氏传》,《全唐文》录其文六篇,并行于世。
-
薛渔思(唐代小说家)
薛渔思(生卒年不详),一作“薛思渔”,唐代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当与牛僧孺生活于同时或稍晚,即中晚唐时期人。其著作多记“谲怪事”,当是一位喜搜奇记异的作者。作有传奇小说集《河东记》等。
-
丁廙(汉魏时期文学家)
丁廙(生卒年不详),字敬礼,丁仪弟。少有才姿,博学洽闻,建安中为黄门侍郎,与临菑侯曹植善,尝劝太祖立为太子。太祖虽深善其言,卒未纳用。及文帝即王位,与兄丁仪被杀。有文集二卷(《补续汉书艺文志》)传于世。
-
束晳(西晋学者、文学家)
束皙(263—302),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博学多闻,性淡泊沉退,不慕荣利。曾作玄居释,张华重其文辞,召为掾,后转佐著作郎。因参与汲塚竹简的整理,迁尚书郎。赵王伦为相国,请为记室。辞疾罢归,教授门徒。卒时,元城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隋书·经籍志》载其有集七卷,已佚,明张溥辑有《束广微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
元顺(北魏拓跋鲜卑作家)
元顺(487—528),字子和,河南洛阳人,出身北魏皇室。官至右光禄大夫转兼左仆射。在统治阶级内部争斗中,为陵户鲜于康奴所害。作品今存《蝇赋》一篇。
-
刘婆惜(元代诗人)
刘婆惜(生卒年不详),原位乐人李四之妻。颇通文墨,擅滑稽歌舞,出于流辈之上,饮誉一时。因于宾朋满座之宴席上续作《清江引》一首,获全普庵撒里称赏,被纳为侧室。后江南兵乱,全氏兵败而死,刘再未他适,善终于家。事见《青楼集》等。明代戏剧家汪廷讷曾以其事为本作《青梅佳句》杂剧(今佚)。现存作品仅《清江引》一曲。
-
侯方域(明末清初散文家,散文三大家之一)
侯方域(1618一1654),字朝宗,号雪苑,商丘(今属河南)人。侯方域和魏禧、汪琬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他的散文注意学习《史记》、韩、欧,并吸收了传奇小说的艺术手法,以撰写人物传记见长。如《李姬传》《马伶传》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曾自编《壮悔堂文集》十卷和《四忆堂诗集》六卷,后人又辑补诗文各一卷。
-
顾太清(清代词人)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子春,号太清。满族。精于词学,尤重周邦彦、姜夔之作致力于咏物、题画。与纳兰性德(即成容若)齐名,有“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称。也工于诗。有《天游阁集》《东海渔歌》。
-
左棻(西晋女文学家)
左棻(?—300),字兰芝,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文学家左思之妹。少好学,善属文。晋武帝闻其名而纳入后宫。泰始八年(272)拜为修仪,后为贵嫔,因姿陋无宠。《晋书·后妃传》称“帝重棻辞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所以所传赋颂多咏物之作。存诗二首。著作旧称有集四卷,已佚。今存诗文收入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
-
桃叶(晋代女诗人)
桃叶(生卒年不详),晋代女诗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之妾,与王献之情爱深笃。今存其诗四首。
-
仲长敖
仲长敖(生卒年不详),《隋书》《旧唐书》的《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载《仲长敖集》二卷,《宋史》以下无见,其集可能佚于唐末。《隋书》把他列在刘弘、山简(山简的父亲就是竹林七贤的山涛)前,则可能是魏晋之际人。其作今仅存《覈性赋》,见于《艺文类聚》卷二十一。
-
东方虬(唐代官员)
东方虬(生卒年不详),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南)人。武后朝,历左史、礼部员外郎等职。与陈子昂有唱答。曾作《咏孤桐篇》,深得陈子昂赞赏,然其诗已佚。《全唐文》存赋三篇,《全唐诗》存诗四首。
-
袁去华
袁去华(生卒年不详),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
邾经(元代诗人)
邾经(生卒时间不详),字仲谊,或作仲义,号玩斋,又号观梦道士、西清居士。祖籍陇右(今甘肃、新疆一带),先世移家吴陵(今江苏泰州市)。元末为平江路儒学录,入明为浙江省考试官,侨居杭州。作杂剧4种,仅存佚曲1套,散曲仅存小令1首。
-
刘时中(元代诗人)
刘时中(生卒年不详),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约元成宗大德中前后在世,官学士。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余支,套数三首。
-
任昱(元代诗人)
任昱(生卒年不详),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约与张可久、曹明善为同时人,终生不仕。少时喜押游,作有不少散曲作品,在歌妓间传唱。晚年锐志读书,尤工于七言诗。现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
-
萧颖士(唐朝文学家、名士)
萧颖士(717—768),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4岁能作文,10岁补太学生。开元二十三年(735),考进士第一。天宝初年,补秘书正字。时为裴耀卿、张钧、韦述等名士所器重,名扬天下,从业学生众多,世称“萧夫子”。天宝年间,受召任集贤校理。大历三年(768)卒,门人共谥“文元先生”。工于书法,长于古籀文体,有《萧梁史话》《游梁新集》及文集10余卷,明人辑录有《萧茂挺文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20首,收其文2卷。
-
大食惟寅(元代诗人)
大食惟寅(生卒年不详),元代后朝人,与张可久相识。现存散曲仅小令《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一首,见于天一阁明抄本《小山乐府》。
-
李伯瞻(元代词人、散曲作家)
李伯瞻(生卒年不详),号熙怡。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他就是李屺,其祖父李恒,元初为蒙古汉军都元帅,曾打败文天祥,攻破张世杰、陆秀夫,累立战功。其曾祖父曾为西夏国主。李伯瞻自己曾官至翰林直学士、阶中议大夫。善书画,能词曲。《太和正音谱》把他列为“词林英杰”。今存散曲小令七首。
-
柳氏(唐代诗人)
柳氏(生卒年不详),唐天宝至大历间长安倡女,原为韩翃朋友李生的歌姬,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后被转赠韩翃。曾为番将沙吒利所夺,后仍归韩翃。其诗附于《韩君平诗集》。
-
景元启(元代散曲作家)
景元启(生卒年不详),其姓一作杲、粟,疑误。生平事迹无考。散曲多写男女情事及隐居生活。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现存小令十五首,套数一首。
-
胡祗遹(元初散曲作家)
胡祗遹(生卒年不详),字绍开,一作绍闻 ,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人。曾任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因忤权贵,出为太原路治中,提举铁冶。后历任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等职。有《紫山大全集》。《全元散曲》录其小令十一首。
-
赵显宏(元代散曲作家)
赵显宏(生卒年不详),号学村。生平、里籍均无考,约与孙周卿同时。长于散曲,作品中有自写其行迹者,可知其为一终身布素之文人。散曲风格清新朴实,语言通俗流畅。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二十一首,套数二套。
-
陈玄祐(唐代传奇作家)
陈玄祐(生卒年不详),唐代传奇作家,唐代宗大历时人,字、里、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有传奇《离魂记》存世。
-
皇甫氏(唐代诗人)
皇甫氏(生卒年不详),女,唐人,生平事迹不详,现存有传奇小说两部:《画琵琶》《京都儒士》。
-
白贲(元代散曲作家)
白贲(约1270—1330前),字无咎,先世为太原元水人,后迁钱塘(今杭州)。四十岁左右出仕。延祐中,以省郎出典忻州郡。至治三年(1323)为温州路平阳州教授,后为文林郎南安路总管府经历。他是南宋遗民诗人白挺的长子。善画,能散曲。是元散曲史上最早的南籍散曲家之一。《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二支,套曲四套(其中残套一套)。其小令《鹦鹉曲》传诵甚广,和作者很多。
-
吴西逸(元代散曲作家)
吴西逸(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大致与贯云石同时。《太平乐府》《乐府群珠》《北词广正谱》都收录了他的作品。《太和正音谱》称其作品“如空谷流泉”。《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四十七首。
-
钟嗣成(元代文学家,散曲家)
钟嗣成(约1275—1350),字继先,自号丑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久居杭州,屡试不中。历二十年编著《录鬼簿》二卷,有至顺元年(1330)自序,载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小传和作品名目,为研究元曲保存了大量史料。所作杂剧今知有《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等七种,皆不传。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
-
赵善庆(元代戏曲作家)
赵善庆(?—1345),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有杂剧《教女兵》《村学堂》等八种,均佚。词、散曲俱工,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
宋方壶(元代诗人)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生卒年不详。曾于华亭莺湖建房数间,四面为镂花方窗,如洞天状,名曰“方壶”因以为号。约生活于元末明初。工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套数五套。
-
高力士(唐代宦官)
高力士(684—762) ,本名冯元一,唐玄宗朝宦官。祖籍高州良德霞洞堡(今广东电白县),其父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自幼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曾受女皇武则天赏识。后因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深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
-
魏秀仁(清代经学家、文学家)
魏秀仁(1818—1873),字子安,又字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县东门外(今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东门村塔头)人,清朝作家。据《魏子安先生年谱》,他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
-
黄增(清代画家)
黄增(生卒年不详),字方川,号筠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山水及写真。
-
王士祯(清代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
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
惟凤(宋代僧人)
惟凤(生卒年不详),号持正,青城(今属四川成都)人。善诗,为北宋九诗僧之六。有《凤雅拾翠图》,其一章一联,皆出乎清新,发乎潜逸。赋象可以披图画,胜英可以润金石。
-
张弘范(元朝大将)
张弘范(1238—1280),字仲畴,河内(今河北定兴)人。元朝大将,战功卓著,攻宋陷襄阳,下建康,俘丞相文天祥,攻占崖山,陆秀夫负宋帝蹈海死,因以亡宋。至元十七年( 1280年)病死,年43 ,封淮阳王,谥献武。《元史》有传。张弘范幼年从郝经学,能为诗歌,著有《淮阳集》《淮阳乐府》。其散曲内容主要是以铁骑征战自矜。元钟嗣成《录鬼簿》列其“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隋树森《全元散曲》存其小令4首。
-
黄公绍(南宋文学家、诗人)
黄公绍(生卒年不详),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著《古今韵会》、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字书、韵书,集字书训诂之大成,原书已佚,其同时人熊忠所编《古今韵会举要》中,略能见其大概。另有《在轩集》。
-
汪元亨(元代散曲家,戏剧家)
汪元亨(生卒年不详),字协贞,号云林,别号临川佚老。饶州(治今江西波阳)人。曾任浙江省掾,后徙居常熟。一说曾任元学士。官至尚书。所作杂剧有《仁宗认母》《斑竹记》《桃源洞》三种,皆不存。原有散曲《小隐余音》《云林清赏》等。近人卢前有《小隐余音》辑本。现存小令一百首,套数一套。
-
王淇(宋代诗人)
王淇(生卒年不详),字菉猗,与南宋末年谢枋得交往甚厚。《全宋诗》录其诗仅二首。
-
吴大有(宋代诗人)
吴大有(生卒年不详),字有大,号松壑,嵊人。宝祐间逰太学,率诸生上书,言贾似道奸状,退处林泉。与林昉、仇远、白珽等七人以诗酒相娱。元初辟为国子检阅,不赴。有《松下偶抄》《雪后清音》《归来幽庄》等集。
-
蔡伸(南宋著名词人)
蔡伸(1088—1156),字仲道,自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1115年(政和五年)进士。曾任太学辟雍博士、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历知滁州、徐州、德安府、和州。后任浙东安抚司参议官,秩满,提举台州崇道观。词风雄健俊爽。有《友古词》一卷。
-
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邠县)人。北宋治平二年(1065)进士。元祐二年(1087)除监察御史。徽宗朝,为吏部侍郎,以龙图阁待制知同州。坐元祐党,贬商州。生平嗜画,题评精确,能自作山水。著有《画墁录》及《画墁集》。《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赵禹圭(元代官员)
赵禹圭(生卒年不详),字天赐,汴粱(今河南开封)人。曾出任过镇江府判。散曲作品现存小令七首。明代朱权评论其曲“如秋水芙蕖”。
-
箕子(商朝官员)
箕子(生卒年不详),名胥余,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子爵,故称箕子。与纣王同姓,是殷商贵族,性耿直,有才能,在纣王朝内任太师辅朝政。今朝鲜平壤有箕子陵,是其遗迹。唐时在朝歌南关建箕子庙,文学家柳宗元撰写碑文,今存。明正德年间,在南门内路西建有“三仁祠”,以祀其位,遗址尚存。
-
时彦(北宋时期大臣)
时彦(?—1107),字邦彦,河南开封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己未科进士第一(状元)。存词仅一首,见明代《花草粹编》。
-
郑愔(唐朝时期宰相、诗人)
郑愔(?— 710),字文靖,河北沧县(属沧州)人。卒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九首,编一卷,其中以《塞外》三首较好。事迹散见于《旧唐书》卷七《中宗纪》、卷五十一《韦庶人传》、卷八十六《庶人重福传》及《唐诗纪事》卷十一。
-
廖燕(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廖燕(1644—1705),初名燕生,字柴舟,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因不满科举制度,终身未仕。他敢于反抗传统,对程朱理学加以责难,对科举制度和八股文加以攻击,认为以科举取士与秦代焚书坑儒无异。对金圣叹的评点著作推崇备至。其文恣肆犀利,工草书,能戏曲。著有《二十七松堂集》。
-
徐珂(清代文学家)
徐珂(1869—1928),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光绪年间(1889年)举人。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南社。曾担任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的幕僚,不久离去。1901年在上海担任了《外交报》《东方杂志》的编辑,1911年,接管《东方杂志》的“杂纂部”。与潘仕成、王晋卿、王辑塘、冒鹤亭等友好。编有《清稗类钞》《历代白话诗选》《古今词选集评》等。
-
上官仪(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
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贞观(627—649)进士。官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永徽(650—655)时,见恶于武则天,麟德(664—665)时又被告发与废太子忠通谋,下狱死,籍其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又归纳六朝以来诗歌中对仗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颇有影响。原有集,已失传。
-
刘燕哥(元代歌妓)
刘燕哥(生卒年不详),又作刘燕歌,宋末元初人。《青楼集》说她“善歌舞”,大概是一名歌妓。
-
窦巩(唐代官员)
窦巩(772—831), 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登进士第,为滑州节度从事。历佐山南、荆南、平卢节度幕。宝历元年(825年)入为侍御史,转司勋员外郎、刑部郎中。后元稹为浙东观察使,奏为副使,并从镇武昌。工诗,有诗名,白居易称赏其绝句,收人所编《元白往还集》中。褚藏言《窦巩传》说他“遇境必言诗,言之必破的,佳句不泯,传于人间”。《窦氏联珠集》收其诗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九首。
-
晁冲之(北宋江西派诗人)
晁冲之(1073—1126),字叔用,一字用道。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晁补之从弟。不慕功名,隐居阳翟具茨山,自号具茨山人。工诗,被列入江西诗派。又长于词。《全宋诗》收其诗十五卷,《全宋词》收其词十六首。有《晁叔用词》一卷,见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
沈宜修(明代才女)
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吴江(今属江苏)人。叶绍袁妻, 生三女,皆有文才。有《鹂吹集》,又辑录当时名媛之作为《伊人思》,并传于世。
-
张玉娘(南宋女词人)
张玉娘(1250—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人。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仅活到27岁。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任过提举官。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后人将她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
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
赵恒(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永定陵。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
李德裕(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李宗闵、牛僧儒执政时,因党争受打击。武宗时,拜太尉,封卫国公。当政六年,颇有政绩。宣宗初年,牛党执政,贬潮州司马,继又贬崖州(今海南海口琼山南)司户参军。卒于任所。著有《李文饶文集》,又作《会昌一品集》。《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
阿鲁威
阿鲁威(生卒年不详),字叔重(一作叔仲),号东泉,人或称之为鲁东泉,蒙古族人。至治年间任南剑太守(延平江路总管),泰定年间任经筵官、参知政事,曾译《世祖圣训》、《资治通鉴》等为泰定帝讲说。能诗善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论其词“如鹤唳青霄”。今存小令十九首,情感深沉质朴,格调旷达豪迈。
-
纪昀(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
沈复(清代文学家)
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查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
刘商(唐代诗人画家)
刘商,字子夏,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好学,工文善画,大历进士。贞元中,历任比部员外郎,改虞部员外郎,数年,迁检校兵部郎中,后出为汴州观察判官,辞疾挂印,归旧业。晚隐于义兴(今江苏宜兴县)胡父渚,结侣幽人,终于隐所;世传冲虚而去。商之乐府歌诗高雅殊绝,脍炙当时。有《刘虞部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其诗2卷。
-
杨载(元代中期诗人,元诗四大家之一)
杨载(1271—1323),字仲弘,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徙杭州,初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举仁宗延祐二年(1315)进士。授饶州路同知,历任浮梁州事、宁国路总管府推官。与虞集、范椁、揭傒斯齐名,被人誉为“元诗四大家”。其诗强悍苍劲,虞集称之为“百战健儿”。著作有《杨仲弘集》。
-
张雨(元代诗文家、词曲家、书画家、茅山派道士)
张雨(1277—1346),早年名泽之,一名张天雨,又名张嗣真。字伯雨,号贞居、天雨、天宇、贞居子、贞居真人,别号句曲外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从师王寿衍,荐入京师,为翰林学士,书画、诗词均知名。晚年居于三茅观,修玄史,记历代道家高士。又作“黄篾楼”,储古籍图史。又于桥南作“藏书石室”,古书充栋。藏书印有“句曲外史”。惜在元末,藏书毁于战火。著有《出世集》《碧岩玄会录》《寻山志》《贞居集》《茅山志》等,散曲现存小令五首。
-
李叔同(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
卢钺(南宋诗人)
卢钺(生卒年不详),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三二),调建昌军学教授(《宋史翼》卷一七)。景定五年(一二六四)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五年,擢给事中(《宋史》卷四一六《马光祖传》)。出知隆兴府(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官终户部尚书(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今录诗五首。
-
卢梅坡(南宋诗人)
卢梅坡(生卒年不详),别名卢钺,号梅坡。诗风平易。宋代陈著《本堂集》录其诗一首,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录其诗一首,元蒋正子《山房随笔》录其诗两首,《宋诗纪事》从《后村千家诗》录其诗两首,《全宋诗》录其诗十二首。《全宋词》录其词《鹊桥仙》等四首。
-
邵瑞彭(同盟会浙江支部秘书)
邵瑞彭(1887—1937),一名寿篯(寿钱),字次公,淳安县富文乡楂林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就读于慈溪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任同盟会浙江支部秘书。
-
魏徵(唐朝宰相)
魏徵(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故址在今山东掖县东北)人,一作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人。少时家境孤贫,曾出家为道士。隋末随元宝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李密失败后,投唐主李渊,自请安辑山东,擢秘书丞,后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舍人。窦建德败亡,入唐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重其才,擢为谏议大夫,历官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封郑国公。任职期间,敢于犯颜直谏,劝诫太宗居安思危,兼听广纳,轻徭薄赋,躬行俭约,对实现贞观之治颇有贡献,为一代名臣。
-
聂冠卿(宋代词人)
聂冠卿(988—1042),字长孺,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授连州军事推官。杨亿爱其文章,于是大臣交荐,召试学士院。校勘馆阁书籍。迁大理寺丞,为集贤校理,通判蕲州。再迁太常博士,历开封府判官,累迁尚书工部郎中。仁宗庆历中,入为翰林学士,判昭文馆,兼侍读学士。有《蕲春集》十卷,已佚。今存词1首《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才情富丽,盖北宋慢词始于此篇,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见《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
章碣(唐代诗人)
章碣(836—905),字丽山,原籍桐庐(今浙江桐庐县),后迁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成通末(874),以诗著名,然累试不第。后竞流落不知所终。由于遭遇坎坷,章碣诗中富有批判锋芒。乾符四年(877),礼部侍郎高湘曲贡举,擢其所知者邵安石为进士,碣又落第,便愤而作《东都望幸》诗,借写宫怨以刺唐末科举中的徇私舞弊。诗工七律,并自创变体,为时人所效法。方干称赞其诗为:“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
-
苏味道(唐代政治家、诗人)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今河北省栾城县)人。青年时即有才名,二十岁举进士及第,任咸阳尉。延载中,历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出为集州刺史。不久,召拜天官侍郎。武后圣历初拜相,但无所作为,处事含糊,时人谓之“苏模棱”。神龙初,中宗复位,贬眉州刺史,复改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寻卒。今存诗十六首,多为五律。《全唐诗》录为一卷。
-
蔡珪(金朝文学家)
蔡珪(?一1174),字正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蔡松年之子。七岁赋菊诗,语意惊人。元好问称:“国初文学,断自正甫,为正传之宗。”金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历任澄州(今辽宁海城一带)军事判官、三河(今属河北)主簿、翰林修撰、同知制诰、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河北路转运副使,官至礼部郎中,封定县男。以风疾不能言致仕,大定(完颜雍年号)中,由礼部郎中出守潍州,道卒。瑾辨博当时号第一,凡朝庭制度损益,多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
-
薛涛(唐代四大女诗人)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 。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人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后人将薛涛列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流传下的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
-
俞国宝(南宋著名诗人)
俞国宝(生卒年不详),号醒庵,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淳熙间太学生。况周熙《蕙风词话》卷二谓俞词“第流美而已。顾当时盛传,以其句丽可喜,又谐适便口诵,故称述者多”。《全宋词》辑其词五首。
-
杨朝英(元代散曲作家)
杨朝英(生卒年不详),号澹斋,青城(今山东高青县西青城镇,一说即四川青城)人。与贯云石相友善,张之翰称其“灭除是非心,消落忧喜意”(《杨英甫郎中澹斋》)。至正年间,编有散曲选集《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和《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使元人散曲多以传世,工散曲,《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碧海珊瑚”,杨维桢把他与关汉卿、庾吉甫、卢疏斋交列 。现存小令二十余首。
-
戴炳(宋代诗人)
戴炳(生卒年不详),字景明,号东野,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复古从孙(《黄岩县志》作从子)。登嘉定十二年进士第,授赣州法曹参军。工诗,有《东野农歌集》五卷传于世。见杨万里《东野农歌集序》,万历《黄岩县志》卷六。
-
祖咏(唐代诗人)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公元724年进士,少与王维为诗友。不偶时俗,贫病交侵,后移家归汝坟间别业,渔樵而终。诗歌写交游赏玩,描写山水风光,表现隐逸情趣和田园之乐。殷璠称之为“才子”。姚合选其诗入《极玄集》,《全唐诗》存诗1卷,明辑有《祖咏集》。
-
邵亨贞(元末明初散曲作家)
邵亨贞(1309—1401),字复孺,号清溪。云间(今上海松江)人。聪敏瞻博,于阴阳医卜佛老等,均有精到的研究。元末时,曾任松江府学训导,因子邵诖事受株连,发戌颍上,后赦还。由元入明,卒年九十三岁。著有《野处集》《蚁术诗选》《蚁术词选》等。《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三首。
-
程垓(宋代词人)
程垓(生卒年不详),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孝宗淳熙间曾游临安。光宗时尚未仕宦。其词作反映生活面较窄,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有《书舟词》。存词150余首。
-
李涉(唐代诗人)
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唐宪宗时,任太子通事舍人,后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唐文宗时,召为国子博士,复以事流放南方,浪游桂林。其诗擅长七绝,语言通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存词六首。
-
陶元藻(清代文人)
陶元藻(生卒年不详), 清浙江会稽人,字龙溪,号篁村,晚号凫亭。乾隆时诸生。尝客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处,诗文有盛名。归里后,于西湖筑泊鸥庄,以撰述自娱。嘉庆二年尚在世。著有《全浙诗话》、《凫亭诗话》、《越彦遗编考》、《越画见闻》等。
-
严仁(宋代诗人)
严仁(生卒年不详),字次山,号樵溪,邵武(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杨巨源诛吴曦,安丙惎而杀之,仁为作长愤歌,为时传诵。与同族严羽、严参齐名,人称“三严”。工词,有《清江欸乃集》不传,《文献通考》行于世。存词30首。
-
汪遵(唐代诗人)
汪遵(生卒年不详),一作汪尊,又作江遵,皆误。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懿宗咸通七年(866)进土及第。与诗人胡曾同时,诗风亦相近似。其诗大多为怀古之作,尤善以绝句咏史。《唐才子传》称其“拔身单污,奋誉文苑。”《全唐诗》编为1卷,《全唐诗补编,续补逸》补诗2首。